12月齡後,食材硬度再提升
Nov 03. 2020
寶貝邁入一歲後牙齒越來越多顆,咀嚼和消化能力漸漸增強,因此需要吃更有硬度的食材,米粒要更乾硬一點,讓寶貝逐步適應,同時也能鍛鍊口腔肌肉,日後才能更順利地銜接到和大人一起吃飯。
食材硬度提升有助於各項發育

副食品除了提供更多元的營養素外,還有一項功能是鍛鍊寶貝的口腔肌肉。因此需要提升食材的硬度,幫助口腔肌肉能力的提升,這樣除了能夠更好的咀嚼食物,為未來銜接和大人吃飯更順利外,寶貝也能更好地控制及協調口腔肌肉去發音,有助於語言發展喔!
所謂的食材硬度提升,是指食物的型態從流質(湯汁)到半流質(糊狀),再到半固體(泥狀),最後轉變成固體,像是從蔬果泥到粥,再到燉飯,最後轉為拌飯或白飯。一歲的寶貝如果牙齒與咀嚼能力發展狀況允許,可以將寶貝的食材提升到固體狀,也就是拌飯類。
原則上一歲大的寶貝可以逐漸跟著大人吃相近的正餐內容,只是需要避免加鹽或其他調味料,可以在調味前先分出寶貝的份量,再剪小塊一些裝到寶貝的碗裡就可以了。記得要隨著牙齒的發展狀況,來調整食材的軟硬度比例。
寶貝以後會不會挑食,這時期是關鍵
寶貝一歲後正式打開味蕾的新世界,是建立日後飲食習慣和是否偏挑食最重要的時期。讓寶貝接觸味道多樣化、顏色鮮豔、口感不同的食物,可以幫助寶貝學習及享受食物,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減少偏食狀況。
除了改變餐點上菜色和顏色形狀來促進食慾之外,也要注意餐點的營養成分,是否符合寶貝目前發育階段所需要的每日營養攝取建議量。均衡的飲食應兼顧全榖雜糧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豆魚蛋肉類等四大類食物,各類食物所提供的營養不同,每一大類食物無法相互取代。另外,一歲的寶貝已經可以喝牛奶了,建議可選擇全脂牛奶或奶粉讓寶貝補充鈣質,仍需注意盡量避免含糖奶製品,如調味乳。
食材多元化,絕對是此時期的關鍵,爸比媽咪切勿順著寶貝喜好而只給寶貝吃願意開口的食材料理,這樣可以會導致寶貝日後變成偏食寶貝。如果寶貝抗拒吃陌生食物,爸比媽咪可以在同桌吃飯時和寶貝一起吃,這樣寶貝也會比較願意嘗試,吃不習慣的食物也可以多讓寶貝嘗試。
調整奶量,逐步讓副食品變主食
當寶貝滿一歲時,副食品就不再只是輔助的食物,而是正餐,因此份量應該要比奶量多。
寶貝胃容量有限,如果一直喝奶,就吃不下副食品了,會難改變以奶當主食的習慣,所以要循序漸進減量,過渡時期仍可維持寶貝喝奶的習慣,朝2歲時做到副食品當正餐的目標前進。
白天的每次的奶量可以少泡15ml,少掉的15ml奶量透過吃副食品來補充。下個月,再減少15ml的量,並增加副食品的量。
養成寶貝良好的用餐習慣

除了幫寶貝養成習慣固定的用餐時間和份量外,也要開始建立良好的用餐觀念,讓寶貝可以分辨「吃飯」和「玩耍」的不同,在正確的用餐時間能夠好好坐在餐桌上用餐,這對寶貝未來幾年的用餐習慣可是會有很大的影響。
良好的用餐習慣如:
- 進餐時間建議以20-30分鐘為限
- 有明確且固定時間的早、中、晚三餐
- 用餐時坐在椅子上,和大人一起共桌,不到處走動
一歲的時候,副食品漸漸變成正餐,餵食的時間以按三餐的時間進食,在餐與餐之間可以安排1~2次的點心時間,用來充饑與補充營養。注意點心不等於「零食」喔!而是「分量較少的正餐」,以不影響正餐食慾為原則。
副食品與喝奶的分配時間,可以參考以下時間表:
| 時間 | 餐點 |
|---|---|
| 08:00 | 【早餐】副食品 |
| 10:00 | 【點心】喝奶 |
| 12:00 | 【午餐】副食品 |
| 14:00 | 【點心】水果、喝奶 |
| 18:00 | 【晚餐】副食品 |
| 22:00 | 【宵夜】喝奶 |
重點小結

參考資料